关于对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后20250408050003号建议的答复
签发人:张军
刘继敏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闭会后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机制,将建设和运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通过项目谋划,积极争取和统筹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太平湖优良湖泊保护资金、和美乡村建设、中央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多方面资金,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近年来争取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的中央资金和项目名列全省前茅,截至2024年底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为53.3%,名列全省第二。根据第二轮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协议的要求,我市于2017年启动黄山市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3.52亿元,运维期15年,项目已覆盖2区4县共计91个站点(其中黟县8个站点),通过绩效考核年支付费用4000多万元,其中市级采用新保资金和中央水污染项目资金承担70%费用,县级承担30%费用。2024年我局和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新保中心联合印发《关于黄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市级以奖代补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对于2024年、2025年完成计划村庄的污水整治,市级每年从专项资金安排总规模不超过5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二、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
一是强化技术指导。按照“因地制宜、易于维护、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科学选择处理模式”的要求,科学指导乡镇等建设单位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选址、技术方案、设计图纸的审核把关等工作。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培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与改厕衔接。注重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提高污水处理接管率,将厕所、厨房、洗浴等生活污水收集一体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以满足《安徽省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的考核要求。
三是强化质量管控。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深入现场开展监督检查并参与验收工作。要求建设单位把好工程质量关,充分发挥项目监理作用,对施工不规范、不标准等问题及时纠正,对完工项目组织开展竣工验收,确保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质量过关、正常使用。
三、强化运维管理
各区县均已制定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机制,鼓励择优选用第三方进行运维。各区县生态环境分局定期开展运维检查,对20吨/日的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每年由运维单位进行监测、设置标识牌,市生态环境局将按不低于20%比例组织检查和抽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2024年开展了全市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推动了问题设施的整改,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四、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实现“三基本”管控要求,降低建设和运维费用
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常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以及具备适宜环境消纳能力(包括水环境容量、土地消纳能力)的村庄,特别是位于非环境敏感区,或者干旱缺水的村庄,可充分借助农村地理自然条件等,在按照《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对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与农村庭院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就近就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 化利用。 对距离城镇较近且具备条件的村庄,可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厂的治理模式。将生活污水直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或建设集中收集贮存系统并将生活污水转运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人口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村庄,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式或者集中式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或技术组合的选择,要统筹考虑污水水质水量及其变化特点,以及区域水环境改善需求。
科学确定治理成效评判基本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改变污水造成的脏乱差状况和环境污染,杜绝未经处理直排环境为导向,实现“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通过科学确定治理成效评判基本标准,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避免建设投资过大,运维管理要求高,从源头减少建设和运维资金投入。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黄山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电话:2320133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