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996/202503-00020 信息分类: 市政府重点工作分解表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 2025-03-2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作者: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3-27 16:21 信息来源:黄山市生态环境局 阅读次数:
序号 重点工作事项 责任部门 配合部门 年度交付物 季度目标和工作措施
一季度序时目标
和工作措施
二季度序时目标
和工作措施
三季度序时目标
和工作措施
四季度序时目标
和工作措施
1 高质量完成生态环保年度任务。 办公室  水气科
土科
生态科
监测科技科
整改办
执法支队
水和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年度任务。
1.抓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积极应对秋冬季污染天气,强化重点区域常态化巡查。
2.加强枯水期断面水环境质量管控,强化水质自动站运行监管。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加强建设用地环境监管,完成省生态环境厅交办的10个违规开发利用地块调查处理及整改,依法确定黄山市2025年土壤污染环境监管重点单位。
4.印发2025年整改任务清单,推进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整改,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
1.充分利用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等强化秸秆焚烧管控,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压实秸秆禁烧工作职责。
2.加强汛期污染强度较高断面上游溯源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部署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对隐患整改情况组织开展“回头看”。
4.完成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半年整改任务,完成2025年第一期市级警示片拍摄及问题披露,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
1.持续推进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编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
2.积极部署重点流域水环境风险管控。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对隐患整改情况组织开展“回头看”。
4.推进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回头看”发现问题进一步整改。
1.全面梳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补缺补差,积极应对秋冬季污染天气。
2.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完成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完成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
4.全面完成2025年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整改工作任务,完成2025年第二期市级警示片拍摄及问题披露,总结全年整改工作并按要求做好相关信息公开。
2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生态环境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水气科、土科 水和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省考核要求。
序时目标: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工作措施:1.抓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积极应对秋冬季污染天气,强化重点区域常态化巡查。
2.加强枯水期断面水环境质量管控,强化水质自动站运行监管。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对评审通过地块进行备案;加强建设用地环境监管,完成省生态环境厅交办的10个违规开发利用地块调查处理及整改落实;依法确定黄山市2025年土壤污染环境监管重点单位。
序时目标:力争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目标;地表水断面汛期污染强度有效管控。
工作措施:1.充分利用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等强化秸秆焚烧管控,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压实秸秆禁烧工作职责。
2.加强汛期污染强度较高断面上游溯源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对评审通过地块进行备案;部署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对隐患整改情况组织开展“回头看”。
序时目标:夏季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
工作措施:1.持续推进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编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
2.积极部署重点流域水环境风险管控。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对评审通过地块进行备案;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对隐患整改情况组织开展“回头看”。
序时目标:全面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水和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工作措施:1.全面梳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补缺补差,积极应对秋冬季污染天气。
2.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
3.常态化组织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对评审通过地块进行备案;完成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并达到省考核要求;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完成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工作。
3 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执法支队 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序时目标:保障“春节”“两会”期间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工作措施:持续开展“春节”“两会”期间重点行业区域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加强环境安全自查自纠,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序时目标:聚焦应急准备,夯实环境应急基础。
工作措施:在2024年基础上,补充储备吸油毡、吸油棉、围油栏、防化手套等必要应急物资;全面掌握辖区内应急物资实物和产能储备,动态更新应急专家库和联络员信息。
序时目标:全面提升全市应急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工作措施:组织对辖区内生态环境部门、工业园区(化工园区)、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相关负责人和环境应急人员开展一次环境应急培训。
序时目标:不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
工作措施:组织对辖区一个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境应急拉练,联合相关地市开展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实战演练。
4 深入实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质量提升行动。 局整改办 全面完成2025年度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整改任务,同步排查整治一批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 印发2025年整改任务清单,部署全年整改工作任务;推进应于3月底前完成整改的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按期完成;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 推进应于6月底前完成整改的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按期完成;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完成2025年第一期市级警示片拍摄及问题披露;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 推进应于9月底前完成整改的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按期完成;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回头看”发现问题进一步整改。 全面完成2025年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整改工作任务;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完成2025年第二期市级警示片拍摄及问题披露;总结全年整改工作并按要求做好相关信息公开。
5 深入实施新安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深化太平湖、阊江流域系统治理,梯次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地表水标准。 水气科 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新安江、太平湖、阊江出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序时目标:一季度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工作措施:加强入河排污口溯源治理,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开展全市重点流域美丽河湖项目谋划申报。
序时目标:上半年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工作措施:加强地表水断面水环境目标管控,加强汛期污染强度监管,谋划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
序时目标:三季度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工作措施:部署重点水域蓝藻水华防控措施。
序时目标:年度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工作措施:总结新安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情况,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巩固太平湖、阊江流域系统治理成效。
6 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深化噪声、油烟等群众“家门口”问题整治。 水气科 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优良,群众“家门口”噪声、油烟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序时目标:明确新噪声法各部门监管职责分工;
工作措施:新噪声法部门职责分工方案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序时目标:持续推进群众“家门口”问题整治。
工作措施:加强群众“家门口”问题整治情况调度,适时开展现场督导,深化群众“家门口”问题整治。
序时目标:基本完成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重点任务
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生物质锅炉淘汰、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
序时目标: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力争实现改善目标。
工作措施:开展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调度,全面总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7 源头精细防控土壤污染,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建设。 土科 以县为单位建立溯源涉及区域清单,按时序推进年度排查整治工作;按时序落实《黄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完成《安徽省黄山市耕地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部署并推进《黄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年度工作任务。 土壤污染类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结合“六五”环境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活动、按时序落实《黄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组织推进土壤污染类项目;组织推进“无废细胞”建设,按时序落实《黄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完成土壤污染类项目实施;完成《黄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年度工作任务并编制评估报告。
8 推进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 生态科 力争我市1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获得省级命名。 序时目标:排定我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计划。
工作措施:认真阅研省厅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并排定我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计划。
序时目标:指导有关单位启动省级体验地建设工作。
工作措施:在省厅正式发布《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估技术规范》后,安排部署我市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工作,督促九龙峰、四月乡村、歙县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等单位开展省级体验地建设工作。
序时目标:完成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申报文本编写,并上报至省厅。
工作措施:指导有关单位完成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申报工作。
序时目标:力争我市1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获得省级命名。
工作措施:做好市级预验收及迎接省级验收准备工作。
9 用足用好“村落徽州”、EOD、VEP三把“绿色钥匙”,探索形成金融支持生态价值转化的黄山样板。 监测科技科 1.指导各区县EOD项目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推进项目融资进展,加快项目落地实施。
2.协助黄山高新区横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申报入省库。
序时目标:督促建立年度投资建设计划;完成入省库EOD项目调整和变更。
工作措施:督促各EOD项目公司认真摸排子项目情况,制定详细的年度项目投资建设计划,清单化开展项目管理;按照省生态环境厅意见,指导督促我市部分EOD项目优化、瘦身、退库。
序时目标:协助高新区EOD项目入库申报;督促各EOD项目按时序计划开展项目建设。
工作措施:积极对接省厅,全力协助黄山高新区EOD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入库;加强各EOD项目调度与现场指导,督促按照年度计划时序进度,推进项目建设。
序时目标:督促各EOD项目持续推进项目融资和建设。
工作措施:加强项目调度指导,严格落实项目实施方案,重点督导各项目建设进度、融资进展、各子项目要素保障情况;督促按照年度计划时序进度,推进项目建设;督促冲刺全年投资任务。
序时目标:督促做好年度工作收尾,摸排2026年度建设计划。
工作措施:对照实施方案要求,望丰EOD项目力争2025年底完成所有项目建设;督促其他EOD项目按照年度计划时序进度推进项目建设;督促制定2026年投资建设计划。
10 用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平台,申建全省林业碳票交易市场,有序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力打造综合性区域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执法监测站 1.持续做好排污权储备管理、减排项目申报等各项工作。
2.有序推进我市排污权交易组织各项工作。
1.联合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组织开展我市排污权交易工作,积极争取省内其他地市通过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开展交易。
2.按照省级新规有序推进我市排污权交易工作。
3.持续做好排污权储备管理工作,及时组织申报排污权政府储备量。
1.持续做好排污权储备管理工作,及时组织申报排污权政府储备量。
2.按照省级新规有序开展我市排污权交易工作。
1.持续做好排污权储备管理工作,及时组织申报排污权政府储备量。
2.按照省级新规有序开展我市排污权交易工作。
1.持续做好排污权储备管理工作,及时组织申报排污权政府储备量。
2.按照省级新规有序开展我市排污权交易工作。
市级分解任务完成时限:全年,每季度总结推进情况;
市级监督方式: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0559—232006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