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全力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近年来,黄山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加强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黄山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把黄山区打造成美丽中国先行区、绿色产业发展集聚地和国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创建组织领导。一是加强领导。黄山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成立以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担任指挥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各乡镇、区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统筹负责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创建工作机制。二是压实责任。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与审计,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资金安排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制度。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河长制、推深做实林长制等资源监管机制,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强化生态保护,狠抓环境综合整治。一是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太平经开区涉水涉气企业、浦溪河排污口专项治理,开展尾矿库、企业危废排查整治与监测,完成2家非煤矿山生态修复、41家砖厂整治任务。新建改造城区雨污管网38.01公里。开展甘棠镇和耿城镇管网错接、混接、乱接排查并进行整治,加大乱倒乱排现象查处,安排财政资金255万元作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经费,各乡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维管护,实施季度考核。划定浦溪河等14条河道管理范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3平方公里。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划定天然林停伐保护34.2万亩,三年累计完成营造林61.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95%。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全域河流实现禁捕。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试点,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下降。实施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区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逐年升高,17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厕所改造管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二是聚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高位推进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整改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治,深入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等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度、满意度。黄山千鸟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杜明辉荣获生态环境部2023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称号。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发展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黄山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配套“两规划一方案”,高起点规划太平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完成太平湖湿地公园总规修编、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方案制定。谋划实施总投资36.6亿元的EOD项目,推动太平湖上游水质改善。完成建设汤口镇村落污水收集系统、麻川河流域新明环境综合整治、浦溪河(城区)凤凰段治理、新华乡沧溪河入湖口绿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南岸岸线贯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全力推动太平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新增林权抵押面积1.02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5万亩,创建“十大皖药”黄精产业示范基地1个。推动生态经济高效发展,全力推进低碳高效发展,以新材料、茶叶精深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创建国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3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家,太平猴魁品牌价值达37.83亿元,入选全国“茶业百强县”“茶旅融合特色县域”。加快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示范区面积100亩,核心区65亩;水稻绿色防控基地1个,示范区面积1500亩,核心区面积1050亩。强化能耗双控,推进节能减排,创建省市节水型企业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