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5月12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5月12日我局拟对安徽省皖能港华天然气有限公司《安徽省天然气宣城-宁国-黄山支线歙县段改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5月12日-2025年5月1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559-2320151 2330692(行政审批大厅)
传 真:0559-2320065
通讯地址:黄山市屯溪区花山路3号 邮 编:245000
一、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安徽省天然气宣城-宁国-黄山支线歙县段改线工程项目 |
黄山市歙县桂林镇境内黄村畈村和上源塘村 |
安徽省皖能港华天然气有限公司 |
安徽资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要建设内容: 安徽省天然气宣城-宁国-黄山支线因歙黟一级公路的修建,导致管道与歙黟一级公路桩号K8+700处、K7过山段处安全间距不满足要求,不符合《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中“与公路并行的管道路由宜在公路用地界3m以外”的要求,需要对该路段管道进行改建。改建管道工程项目管线全长约1614m,改建后管道管径为DN400,壁厚8mm,设计压力6.3MPa,材质为L360M,属于GA1级压力管道。改建管道分为KA段与KB段两段:KA段改线路由改建前长度为540m,改建后管线长度为784m。KB段改线路由改建前长度为595m,改建后管线长度为830m。原管道部分回收,无法回收的注水封存。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严格执行当地政府控制规定,严禁在晚上10时至次日6时进行高噪声施工,夜间施工应向环保部门申请,批准后才能根据规定施工。 ②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并将其移至距离居民住宅等敏感点较远处。 ③采用声屏障措施:要求在居民点附近施工时需在靠近居民点的一侧采取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加强施工管理等相关的降噪措施。 ④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2、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①管道施工作业带平整、管沟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 ②堆放于施工作业带的土方采取洒水降尘,并及时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场地,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风速达到4级以上时,未采取防尘措施的,不得组织施工。风速5级以上天气,停止土方作业,在作业处覆盖防尘网。 ③施工现场靠近居住区一侧设置不低于1.8米的围挡。 ④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设置车辆冲洗台和冲洗设施,专人负责冲洗清扫车轮、车帮,保证车辆不带泥上路。运输车辆应当装载适度,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⑤避免在春季大风季节以及夏季暴雨时节施工,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裸地的暴露时间,遇有大风天气时,应避免进行挖掘、回填等大土方量作业或采取喷水抑尘措施。 ⑥对已回填后的沟槽,应当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3、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废水经分段沉淀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标准限值后回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作为临时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农家厕所,用于农田施肥。 4、施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废主要有弃土弃渣、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定期收集送至附近市政环卫生活垃圾处理站处理。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开挖的废旧管道直接回收利用;回填后多余土方运送至歙县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场所。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输气管道投入运行后,要实现平稳输气,合理控制压力变化,减少压力波动,可减少超压排放的天然气。配置监测自动报警装置;管道设置自动截止阀;埋地敷设管线采用三层PE外防腐层防腐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主要生产运行参数实现自动化检测记录等。 2、地表水环境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仅为天然气管道输送,无废水产生和排放。根据需要设巡线、巡检人员。巡线、巡检人员依托管道沿线的厕所,无生活污水产生和排放。 3、声环境防治措施 项目管线建成投产后会产生一定的空气动力噪声,管线均埋地敷设,经管道、土壤及距离衰减后噪声很小。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天然气高压管网运营过程中不产生固废,无驻场人员,因此运营中无固体废物产生。运营期间,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逻,巡逻时间短,无生活垃圾或固体废物产生。 5、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①设维抢修机构,负责各分段管线的巡线和维护、设备的检修、事故时的抢修、封堵等作业。 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普及天然气及管道输送知识,提高近距离居民点和人口集中区居民的安全防护(管道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定人口稠密区和近距离居民点专项事故应急预案。 ③定期进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对严重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爆管事故发生;每半年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如截断阀、安全阀等),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使危害影响范围减小到最低程度。 ④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定期检查管道施工带,查看地表情况,并关注在此地带的人员活动情况,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⑤在公路穿越点的标志要清楚、明确,并且其设置应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均可看清。 ⑥严格控制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的积水和污物,以减轻管道内腐蚀。 三、结论 评价认为,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角度,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