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显成效
近年来,徽州区不断夯实生态基础,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科学调查,摸清生物“家底”。自2024年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以来,徽州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项目技术单位对徽州区全域生物多样性展开全面、系统、科学调查,旨在摸清生物“家底”,统筹协调保护全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目前已发现物种133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种(梅花鹿、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7种(中华鬣羚、鹰雕、野大豆等)。
优化环境,夯实生态根基。徽州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系统推进VOCs综合治理、扬尘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整治、秸秆禁烧、水源地保护等,多举措多维度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力度。一季度,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1.2ug/m³,同比改善5.5%;优良率为97.8%,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全区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家园。指导谢裕大茶博园获批全省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全市唯一,全省仅三家;结合生物多样性日、六五宣传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制作宣传展板和横幅,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开展生物科普小课堂、植树活动等,宣传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是,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